地磁暴,来了!
本次磁暴主要源于发生在11月10日下午的太阳爆发活动,全晕日冕物质抛射将太阳的能量运送到地球,并随着二者磁场的连接,引发地磁暴。
本次磁暴主要源于发生在11月10日下午的太阳爆发活动,全晕日冕物质抛射将太阳的能量运送到地球,并随着二者磁场的连接,引发地磁暴。
11月12日晚间至13日凌晨,受太阳活动影响,我国北方多地出现极光现象,红色、绿色、紫色的极光相互交织,星空摄影爱好者们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场来自宇宙的光影盛宴。
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表示,北京时间11月12日8时开始,地球出现磁暴过程。本次磁暴主要源于发生在11月10日下午的太阳爆发活动,全晕日冕物质抛射将太阳的能量运送到地球,并随着二者磁场的连接,引发地…
杰夫·贝索斯旗下太空公司蓝色起源近日通过X账号宣布,受近期北美地区出现的太阳活动影响,“新格伦”大型火箭的第二次发射任务再度推迟,新的发射日期尚未确定。
本次磁暴主要源于发生在11月10日下午的太阳爆发活动,全晕日冕物质抛射将太阳的能量运送到地球,并随着二者磁场的连接,引发地磁暴。磁暴发生的同时,随着太阳物质高度的进一步下降,其与地球南北极区附近上空的大气发生接触,最终形成极光。
隔五六百年一次的“小冰河期”就像是历史的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在地球温度计上敲一下,王朝的命运就跟着晃一晃。
为了检测太阳的活动,我国科研人员编织了一张“大网”,对日地空间环境开展全方位监测,探索空间天气变化规律,并为我国空间天气预报和预警服务提供关键的自主数据输入。
太阳不只是稳定发光的 “火球”,它的表面和大气层里藏着各种剧烈活动 —— 从黑斑点点的黑子,到能喷百万千米的日珥,这些活动不仅壮观,还会悄悄影响地球的通讯、极光甚至气候。
太阳活动通过电磁辐射、高能粒子流及等离子体抛射等方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高技术系统的安全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国太阳物理研究长期处于国际前沿,尤其是近年来,“羲和号”、“夸父一号”卫星、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明安图射电频谱日像仪等一批自主研发的太阳观测设备相继投
基于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的新型卫星平台,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搭载的科学载荷 Hα 成像光谱仪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太阳 Hα 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观测,像元光谱分辨率 0.024 Å,全日面扫描时间 46 s,空间分辨率 1.2"。本文论
本文总结了以太阳黑子为代表的太阳磁活动周的观测特征,阐明了太阳内部等离子体流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是太阳磁场产生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概述了产生太阳磁活动周的物理基础,即极向磁场与环向磁场在流场的作用下互相产生的磁流体力学发电机过程;总结了基于观测建立起的 Babco
汪景琇,太阳物理学家,长期从事太阳磁场和太阳活动研究。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7年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获理学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城市灯光下,你是否发现星星正在神秘消失?一群研究者揭开惊人真相:全球电子设备形成的'电磁云'正悄悄遮蔽星空,这层人工屏障或将改变人类与宇宙的连接方式。"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节气,此时节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暑热基本结束。